為什麼 Mac 的顏色比 Windows 還準確?

原文來自這位https://goo.gl/Cx9Zsz日本專家的網頁
他很詳盡的敘述 Windows 和 Mac OS X 的色彩管理能力 以 3 張相同的照片,內嵌不同的 ICC 描述檔,這個例子在說明瀏覽器支援 ICC 的差異:

▲ IE 看到的三張圖片顏色都不一樣,其實三張顏色都是錯的。

▲ Safari 顯示出來的圖片,三張顏色一致且完全正確。

如果你貼的照片,在別人螢幕上看起來很糟,別懷疑,這就是瀏覽器的錯。
物體本身反射出來的光,用相機拍攝下來,從類比訊號轉成數位資料儲存,電腦讀取圖片,再從數位資料轉換成類比訊號,透過螢幕顯示出來給人看,一張照片,中間其實經過許多處理和轉換,才能重現眼前。
不同的硬體都有不同的色彩特性,用相機拍攝照片時,相機本身會把自己的補色能力記錄成 ICC 嵌入圖片,工廠製造螢幕,也會把螢幕的顯色能力記錄在驅動程式的 ICC 中。電腦從圖片檔讀取 ICC,再根據顯示器的 ICC,把圖片的色彩資訊轉換成螢幕的發色,最後再經過 gamma 校正,才能顯示圖片原本的顏色。
▲ Mac OS X 對 ICC 支援度完整,任何一個程式都可以輕易顯示正確的顏色
▲ Windows 本身不支援 ICC,無法管理螢幕色彩,也沒有 gamma 校正能力。若軟體本身支援 ICC(像 Photoshop),會是這種情形。
▲ 若是直接使用 IE 這種內建程式,就變成…. (Windows XP以下)
所以 Windows 只有在使用 Photoshop 這類支援 ICC 的程式,並搭配 Adobe Gamma 校正工具時,才能達到與 Mac OS X 相等的色彩顯示能力。

實例比較:

▲ 同一張圖片,用不同版本 Windows 不同程式打開,顏色都不一樣,在同一個螢幕上,不同角落也是會顯示不同顏色。
▲ 同樣的圖片,在 Mac OS X 上,不管用什麼軟體開啟,色彩完全一致。
接著,利用播放動畫,來測量 OS 對不同的硬體支援程度(筆電螢幕是 40% NTSC,外接螢幕是 90% NTSC 廣色域)
▲ 用 Windows 播放時,色彩表現差不多就是 40% 跟 90% 的差別。
▲ 用 Mac OS X 播放時,兩者顏色相當接近。
這個例子在說明,Windows 輸出畫面時,僅依自己標準輸出,無法正確對應螢幕 ICC 來修改顯卡 LUT,所以螢幕越好,畫面就越漂亮。而 Mac OS X 會針對不同等級的螢幕,自動做最適化輸出,好螢幕有最漂亮的畫面;等級低的螢幕,也能顯示出還不錯的效果。所以常常有人會覺得,同樣一顆螢幕,接上 Mac 好像畫面就變漂亮了,沒錯,這不是錯覺,真的就是這樣。
麥金塔這個系統在早期開發時,就已經加入了所見即所得(WYSIWYG)的想法,隨著 Mac OS 的發展過程中,也開發出 TrueTypePostScript 這種字型,就是希望螢幕上看到的,跟印刷輸出是完全一樣的東西,而在 Windows 的發展過程中並沒有這種想法。
以應用軟體來比喻,就是 Windows 屬於文字編輯器,而 Mac 是排版程式,Windows 著重在文字內容(類似現今的 HTML),而 Mac 重視整個版面的呈現。又如呈現老人與海的一張照片,Windows 覺得畫面中有老人有魚也有海就足夠了,Mac 還希望色調要能表現出老人的滄桑、魚的兇猛、海的深邃感,大概就是這樣的差別吧。
▲ Mac OS X 打從底層就支援 ICC,不管描述的色域有多大,OS 就能吃多大 Carbon, Cocoa 就疊在 ICC 標準上面,所以任何用 Carbon, Cocoa 寫出來的程式,直接就支援 ICC。
而 Windows 聯合 HP 發展出另一套 sRGB 的標準
看起來十分完美,所有設備都用 sRGB 色域,不用再轉換,達到大一統的境界

這種想法說穿了很單純,只要全世界的人都講英文,就不會再發生無法溝通的情況了不是?
但是,真的有這麼簡單就讓全世界的人都講英文嗎?英文單字就足夠完全取代全世界任何其它語言嗎?我想答案很明顯(光是"江湖"這個詞,我就不知道怎麼翻成英文)

sRGB 色域比 AdobeRGB 小得多,甚至無法完全覆蓋商業印刷的 CMYK 色域
Windows 以壓倒性的市佔率,罔顧 ICC 標準,逕自搞一套 sRGB 出來(虧 MS 還曾經是 ICC 創始會員之一),結果衍生出許多螢幕上看到 A 色,印出來卻是 B 色,甚至拿到別的螢幕上又變成 C 色的問題,這讓許多印刷業叫苦連天
但是在螢幕使用久了之後,還是需要校色,不管是Mac or Pc的螢幕,這是必要的。
本文出至削蘋果




留言